2020年12月19-2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大陆演化与季风系统演变”和重大项目“东亚季风轨道尺度变率及动力机制研究” 2020年度联合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大学召开。近20位院士组成的专家组成员,基金委地学部、中科院前沿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等相关单位领导,项目组成员、学生共26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会。

参会人员合影
开幕式由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骨干、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胡永云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院士代表北京大学致欢迎辞。张平文副校长向参会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介绍了北大地球科学各学科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北大地球科学的建设和发展,并预祝会议成功举办。

张平文副校长致欢迎辞

胡永云教授主持
基金委地学部常务副主任姚玉鹏、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球科学处处长段晓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福元院士分别代表项目资助单位、主持单位和执行单位讲话,对两个项目的科学目标、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做了指导。

姚玉鹏副主任讲话

段晓男处长讲话

吴福元所长讲话
开幕式结束后,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郭正堂院士对两个项目在过去一年的研究进展做了系统和全面的总结,从方法学研究、大陆演化的关键证据、季风演变的关键证据、数值模拟四个方面汇报了2020年度的项目进展情况,并对2021年度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说明。

郭正堂院士做项目年度总结报告
19日全天和20日上午,两个项目共安排了20个亮点学术报告。这些报告涵盖了构造尺度、轨道尺度、千年-年际尺度的地质、地化、古生物记录、数值模拟和模式自主研发等内容,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2.5亿年以来季风系统随潘吉亚超大陆裂解和汇聚过程的演变,以及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东亚季风的变率。
20日下午,专家组组长汪品先院士主持了专家点评会。李曙光院士等专家组成员对本项目进展进行了点评和指导。他们对项目的前期成果表示肯定,赞赏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并对项目需要关注的问题、后期工作的重点和挑战提出了建议。专家组强调,项目要聚焦关键时空节点,立足区域并以全球视野探讨地球系统科学问题,期待项目组在核心证据获取、方法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果,期盼项目组能对地球科学原创性理论、自主创新命题做出重要贡献。
最后,郭正堂院士和项目组成员逐一研讨了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本项目将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凝聚优秀人才,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基础研究方面做出原创性成果。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大陆演化与季风系统演变”和重大项目“东亚季风轨道尺度变率及动力机制研究”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启动。两个项目以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从不同时间尺度研究全球和东亚季风系统演变,强调地球流体圈层、地球深部过程和地表过程的耦合作用及其对季风系统和全球气候演化的影响。
(撰稿:金钰佳、包秀娟 ;审核:胡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