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公民科学对话“预警无界,共护未来”
世界气象日讲座

活动概况
2025年3月22日晚,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主办、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协办的北京大学格致论坛(世界气象日专场)格致·公民科学对话—“预警无界,共护未来”讲座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思源多功能厅举办。此次活动以线下会场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线下会场邀请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主任林金泰教授、副系主任闻新宇副教授,及北京市一零一中学的100余名师生,线上会场的观看人数约10万+。

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2025年的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本次讲座通过普及气象科学知识,聚焦缩小预警差距的重要性,提升公众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同时增强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由四个环节构成:首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主任林金泰教授致辞;接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张庆红和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技术总师谌芸分别做了题为“何以应天时之无常?”和“冰雪背后的气象密码”的讲座;之后,两位讲座嘉宾同我系博士生代表进行精彩的“圆桌对话”,并和线下同学及线上网友通过问答的形式进一步交流。

活动回顾
一、系主任林金泰致辞
首先,系主任林金泰教授致开场辞,介绍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概况,包括教职员工组成和研究方向等内容,并为大家介绍了“气象月”系列活动的发展历史及后续活动的主要内容,并邀请大家进一步关注和参与。

林金泰致辞
二、张庆红——何以应天时之无常?
张庆红教授围绕对极端天气的预警的主题,系统地介绍了天气预警的链条。在预警链条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张老师以天气模型为例子,介绍了极端天气预报模式中的不确定性。张老师通过案例讲解了天气预报和影响预报的关系并介绍了预报误差来自何处和天气事件的可预报性的问题,并就如何应对天气预警的不确定性这个挑战给出了建议。最后,张老师用生动的例子解释了公民科学对于气象预报的贡献,并对AI时代下天气预报的发展做了展望。

张庆红作报告
三、谌芸——冰雪背后的气象密码
谌芸老师主要介绍了雪与天气的一些基础知识,讲解了关于雪的部分问题,让大家从多个角度更全面地了解降雪。还讲解了与道路结冰及其防御有关的问题,让大家进一步了解道路结冰,并且知道在道路结冰时如何做好防御。最后,谌芸老师对于在冬奥会中的气象保障进行了介绍。

谌芸作报告
四、气象爱好者“圆桌对话”
和现场互动交流
两位嘉宾与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博士生们进行了精彩的“圆桌对话”。
大家对AI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公众提供的观测数据在AI时代如何更好地应用、“公民科学”的含义及其与“科普”的关系、中国气象服务在国际上的应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大气探测的方法和资料来源等问题,进行了轻松有趣的交流讨论,也对现场观众和线上网友的提问进行了解答。







“圆桌对话”
本次活动由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博士生刘益彰主持,系师生党支部与学生组织“蔚蓝空间”共同承担了幕后支持工作。

刘益彰主持

工作人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