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关于我们
    本系简介
    纪念册
    行政办公
    年报
    90周年华诞
    地图路线
  • 教职员工
    教研人员
    客座教授
    行政人员
    研究人员
    退休教师
  •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科研进展
    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大气水循环与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
    北大AOS-哈佛EPS 气候与环境合作项目
    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
  •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 人才招聘
  • 科学传播
    学术报告
    蔚蓝空间
    科普素材
    大气海洋数据平台
  • 基金奖项
    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
    王绍武优秀博士毕业生奖
    花蕊优秀本科毕业生奖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育基金
    捐赠方式
  • 办公服务
    常用下载
    院会议室预订
    访客预约
    公共网盘
  • 关于我们
    本系简介
    纪念册
    行政办公
    年报
    90周年华诞
    地图路线
  • 教职员工
    教研人员
    客座教授
    行政人员
    研究人员
    退休教师
  •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科研进展
    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大气水循环与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
    北大AOS-哈佛EPS 气候与环境合作项目
    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
  •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 人才招聘
  • 科学传播
    学术报告
    蔚蓝空间
    科普素材
    大气海洋数据平台
  • 基金奖项
    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
    王绍武优秀博士毕业生奖
    花蕊优秀本科毕业生奖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育基金
    捐赠方式
  • 办公服务
    常用下载
    院会议室预订
    访客预约
    公共网盘
English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2025年古气候模拟北京大学暑期学校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7-28
 

2025年7月6日至8日,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海洋研究院联合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古气候模拟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5年第一届古气候模拟暑期学校”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本次暑期学校吸引了海内外近百家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师生踊跃报名,最终汇聚了来自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数十家高校与研究机构的250余名学员,共同开启了一场为期三天的古气候模拟科学盛宴。

本次暑期学校聚焦古气候模拟的前沿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兼具广度与深度。16位来自气候、地质、海洋、地理等多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倾囊相授,为学员们打开了理解古气候模拟的窗口。

暑期学校的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古气候重建模块,刘成程副研究员和许晨曦研究员解读了贝壳、树轮等高分辨率生物地球化学指标,郝青振研究员梳理了黄土记录的东亚季风演化历史,田军教授深刻剖析了古海洋记录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古气候模拟模块,尹秋珍教授深入解析了地球轨道参数影响辐射与气候的物理机制,胡永云教授展示了气候模式在构造时间尺度上的模拟能力和强大作用,张仲石教授强调了古气候“重建”与“模拟”相辅相成推进科学认知的核心思想,刘晓东研究员利用同位素模拟案例阐释了模拟与记录对比对于理解季风演化机制的重要性。

unpub_c800c3484bc0418fb9239edbb038f625.jpgunpub_c800c3484bc0418fb9239edbb038f625.jpg


unpub_648176f6c0884639a4f2706ef145ed54.jpgunpub_09192b05df00465ebfb3b1cd7ed36e73.jpg

(自左至右,自上至下分别为:郝青振研究员、胡永云教授、刘成程副研究员、刘晓东研究员、田军教授、许晨曦研究员、尹秋珍教授、张仲石教授)

模式发展模块,来自模式研发与应用一线的李立娟研究员、刘海龙研究员、梁曦副研究员、李阳春研究员、张通副教授和朱丹研究员,分别就大气、海洋、海冰、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陆冰及陆面过程等关键模块的构建原理、发展现状与未来挑战进行了深入讲解,为学员们完整勾勒出一幅地球系统模式的全景图。

unpub_2a375fbc79d94102b6c43ff220f79a4f.jpg

(自左至右,自上至下分别为:李立娟研究员、李阳春研究员、梁曦副研究员、刘海龙研究员、张通副教授、朱丹研究员)

实践模块,李香钰副教授等四位老师辅导50名学员亲手实践了CESM模式配置、边界条件修改及数据后处理等操作,让学员们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科研经验。

f36aa5d3bf29b484c56c2709e2f52928-sz_31736.jpgunpub_ad61d41e61d84fae97433542c74b4d2f.jpg

0d6c472ba748fa81d78907781f3c7fd6-sz_5940301.jpg

(自左至右,自上至下分别为:李香钰副教授,刘益彰、郭佳琦、刘鹏)

此外,为延伸学习效果,暑期学校还安排了线上专家答疑环节。7月8日至9日,每位授课专家均在线上与学员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精准解答学员们在学习和科研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获得了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7月7日下午,胡永云教授在闭幕致辞中对暑期学校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学员们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古气候模拟研究是一个需要多学科交叉、长期实践积累的领域,希望本次暑期学校能成为一颗种子,激发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于这一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研究方向。

三天的学习时光虽然短暂,但思想的碰撞与知识的沉淀将助力学员们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行稳致远。第一届古气候模拟暑期学校至此圆满落幕,期待未来再次相聚,共同探索地球气候的奥秘!

576dd7a2a8f6d41af19624ecf3fab49a-sz_106416.jpg


  

地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楼五层,北京,中国 , 100871 电话:010-62765802 传真:010-62751094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 ---- 北京大学 ----

Copyright © 2017.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School of Physics,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