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关于我们
    本系简介
    纪念册
    行政办公
    年报
    90周年华诞
    地图路线
  • 教职员工
    教研人员
    客座教授
    行政人员
    研究人员
    退休教师
  •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科研进展
    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大气水循环与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
    北大AOS-哈佛EPS 气候与环境合作项目
    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
  •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 人才招聘
  • 科学传播
    学术报告
    蔚蓝空间
    科普素材
    大气海洋数据平台
  • 基金奖项
    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
    王绍武优秀博士毕业生奖
    花蕊优秀本科毕业生奖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育基金
    捐赠方式
  • 办公服务
    常用下载
    院会议室预订
    访客预约
    公共网盘
  • 关于我们
    本系简介
    纪念册
    行政办公
    年报
    90周年华诞
    地图路线
  • 教职员工
    教研人员
    客座教授
    行政人员
    研究人员
    退休教师
  •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科研进展
    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大气水循环与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
    北大AOS-哈佛EPS 气候与环境合作项目
    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
  •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 人才招聘
  • 科学传播
    学术报告
    蔚蓝空间
    科普素材
    大气海洋数据平台
  • 基金奖项
    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
    王绍武优秀博士毕业生奖
    花蕊优秀本科毕业生奖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育基金
    捐赠方式
  • 办公服务
    常用下载
    院会议室预订
    访客预约
    公共网盘
English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祝贺我系长聘副教授李锜获得2025年国际城市气候协会Timothy Oke奖

发布时间:2025-07-23
 

       在近日于荷兰鹿特丹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城市气候大会(ICUC-12)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长聘副教授李锜获得2025年“Timothy Oke奖”,这一奖项由国际城市气候协会(IAUC)设立,是城市气候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奖项之一。

Timothy Oke奖以城市气候学奠基人之一的Timothy Oke教授命名,旨在表彰在城市气候研究中具有卓越贡献和未来领导潜力的学者。该奖项不仅认可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也强调获奖者在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气候适应中的领导力和影响力。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在城市气候研究中取得原创性突出成果、展现出卓越研究领导力,并在多个学科和地区持续产生广泛影响的中青年科学家。

据IAUC公布的颁奖词,李锜教授因在大气边界层“大涡模拟方面的研究卓越,推动了我们对城市环境中流动物理过程的基础性理解,相关成果还拓展应用至微塑料等方向”,荣获此项殊荣。

李锜,2016年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土木与环境工程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长聘副教授。加入北京大学前,曾任教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担任长聘副教授职务。李锜博士长期致力于大气边界层大涡模拟等高精度数值模型的开发和大气边界层中动量、能量与物质湍流输运过程的基础研究。结合高分辨率数值模拟与数据驱动方法,通过增强多尺度大气过程的理解与预测能力,旨在服务于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的适应与缓解策略制定。研究课题围绕城市形态与功能对水文气候和大气环境的影响,研究范围从城市局地尺度延伸至区域乃至全球尺度。其研究已获得多项重要国际认可,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杰出青年科学家奖(CAREER Award, 2022年)和本次IAUC颁发的Timothy Oke奖。

21eae40579572b4ede8ef0035fbe715f-sz_623046_副本.jpg


  

地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楼五层,北京,中国 , 100871 电话:010-62765802 传真:010-62751094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 ---- 北京大学 ----

Copyright © 2017.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School of Physics,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