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关于我们
    本系简介
    行政办公
    纪念册
    90周年华诞
    年报
    地图路线
  • 教职员工
    教研人员
    客座教授
    行政人员
    研究人员
    退休教师
  •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科研进展
    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大气水循环与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
    北大AOS-哈佛EPS 气候与环境合作项目
    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
  •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 人才招聘
  • 科学传播
    学术报告
    蔚蓝空间
    科普素材
    大气海洋数据平台
  • 基金奖项
    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
    王绍武优秀博士毕业生奖
    花蕊优秀本科毕业生奖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育基金
    捐赠方式
  • 办公服务
    常用下载
    院会议室预订
    访客预约
    公共网盘
  • 关于我们
    本系简介
    行政办公
    纪念册
    90周年华诞
    年报
    地图路线
  • 教职员工
    教研人员
    客座教授
    行政人员
    研究人员
    退休教师
  •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科研进展
    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大气水循环与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
    北大AOS-哈佛EPS 气候与环境合作项目
    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
  •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 人才招聘
  • 科学传播
    学术报告
    蔚蓝空间
    科普素材
    大气海洋数据平台
  • 基金奖项
    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
    王绍武优秀博士毕业生奖
    花蕊优秀本科毕业生奖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育基金
    捐赠方式
  • 办公服务
    常用下载
    院会议室预订
    访客预约
    公共网盘
English

学术报告

  • 讲座论坛
  • 特邀报告

学术报告

  • 讲座论坛
  • 特邀报告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传播» 学术报告» 讲座论坛

讲座论坛

  • 大气氮沉降及其农学与环境效应

    主讲:刘学军

    时间:2019年3月6日(周三)15:00-16:00

    地点: 物理楼北547

    主持/联系:张 霖

  • Towar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主讲:聂 绩

    时间:2019年2月27日(周三)15:00-16:00

    地点: 物理楼北547

    主持/联系:张 霖

  • How to Publish in Nature Geoscience

    主讲:Greg McFarquharXujia Jiang,Assoiate Editor

    时间:10:00-11:00, Monday, 2019.1.21

    地点: Physics North 547

    主持/联系:Jintai Lin

  • Climate variability across scales: scaling, memory, and the applications

    主讲:袁乃明

    时间:2019年1月17日(周四)9:30-10:30

    地点: 物理楼北547

    主持/联系:付遵涛

  • Oil plumes originating from deep-water spills: transport, dilution, and the dispersant application

    主讲:陈笔澄

    时间:2019年1月17日(周四)15:00-16:00

    地点: 物理楼北547

    主持/联系:杨 军

  • 我国大气氮沉降的研究进展和来源解析的方法探讨

    主讲:潘月鹏

    时间:2019年1月14日(周一)15:00-16:00

    地点: 物理楼北547

    主持/联系:张 霖

  • Cloud diurnal variation in global climate models

    主讲:陈国兴

    时间:2019年1月2日(周三)15:00-16:00

    地点: 物理楼北547

    主持/联系:聂 绩

  • 冰期对地球转动的影响

    主讲:刘永岗

    时间:2018年12月26日(周三)15:00-16:00

    地点: 物理楼北547

    主持/联系:张 霖

  • Langmuir Turbulence and Its Effects on Global Climate

    主讲:李 庆

    时间:2018年12月21日(周五)11:00-12:00

    地点: 物理楼北539

    主持/联系:杨 军

  • Westerly Jet and Seasonal Transitions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主讲:孔文文

    时间:2018年12月21日(周五)10:00-11:00

    地点: 物理楼北539

    主持/联系:杨 军

  • 多参数云微物理方案IAP-LACS方案的研究进展

    主讲:孙继明

    时间:2018年12月20日(周四)15:00-16:00

    地点: 物理楼北547

    主持/联系:李 婧

  •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大气水循环及其探测技术

    主讲:毛节泰

    时间:2018年12月5日(周三)15:00-16:00

    地点: 物理楼北547

    主持/联系:李 婧

  • 海洋生物可利用气溶胶铁的产生证据及污染区域黑碳老化混合形貌结构表征

    主讲:李卫军

    时间:2018年11月28日(周三)15:00-16:00

    地点: 物理楼北547

    主持/联系:聂 绩

  • Towards Robust Computation of Clouds: Developing Advanced Turbulence Parameterizations

    主讲:石晓明

    时间:2018年11月21日(周三)15:00-16:00

    地点: 物理楼北547

    主持/联系:聂 绩

  • 大气颗粒物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主讲:毕 磊

    时间:2018年11月14日(周三)14:00-15:00

    地点: 物理楼北547

    主持/联系:聂 绩

  • Recent observational campaigns over the Southern Ocean Examining Roles of Clouds, Aerosols and Radiation in Climate System: SOCRATES & MARCUS

    主讲:Greg McFarquhar

    时间:10:00-11:00, Friday, 2018.11.9

    地点: Physics North 539

    主持/联系:Ji Nie

  • Lagrangian tracking of the inter-ocean exchange of water through the atmosphere

    主讲:Kristofer Döös

    时间:15:00-16:00, Thursday, 2018.11.8

    地点: Physics North 539

    主持/联系:Ji Nie

  • 古气候变化与模拟简介

    主讲:姜大膀

    时间:2018年11月7日(周三)14:00-15:00

    地点: 物理楼北539

    主持/联系:聂 绩

  • 大气水分饱和亏缺变化及其对陆地植被生长的影响

    主讲:袁文平

    时间:2018年10月31日(周三)15:00-16:00

    地点: 物理楼北547

    主持/联系:杨 军

  • The role of the water cycle in climate dynamics

    主讲:Dr.Peili Wu

    时间:16:00-17:00, Friday, 2018.10.24

    地点: Physics North 547

    主持/联系:Haijun Yang

页数:14/18总数:35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上一页 下一页

地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楼五层,北京,中国 , 100871 电话:010-62765802 传真:010-62751094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 ---- 北京大学 ----

Copyright © 2017.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School of Physics, Peking University